巨头盲目扩张?猪肉消费锐减1000万吨!有券商对今年猪市很悲观称猪周期不会有拐点!

来源: 综合格隆汇、第一财经、和讯网

今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不见拐点继续下行,市场似乎对于猪肉股的看法也愈发悲观。

日前,东北证券发布研报称,养猪布局进入非理性阶段,建议获利了结。同时,该研报明确提出,猪周期今年不可能出现反转,明年反转概率也偏低。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边是猪价跌跌无绝期,另一边是机构开始看空。

正当不少投资者以为猪肉股的凛冬终于捱过,春天即将来临时,市场又浇来一盆冷水。年初至3月中旬的猪肉股震荡下跌的行情,又令市场中有了不同的声音:猪肉股还将继续磨底,行情可持续性不强。以至于对猪肉板块最新反弹行情也将信将疑。

猪肉股真的如东北证券这般闯过猪周期了吗?

非比寻常猪周期

养猪是一个有着明显周期属性的行业。迈入21世纪后,国内共经历了4轮猪周期,每轮周期持续时间约4年。猪肉价格高企时,正是周期上行时。此时,行业整体的利润也水涨船高。见有利可图,猪企开始扩充产能,过剩的供应最终又导致猪肉价格回落。猪企不得不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蒙受损失。

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中国,成为新一轮猪周期爆发的导火索,也为这轮猪周期平添了更多变数。受此影响,次年,国内生猪的产能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能繁母猪方面,2019年最低时,存栏量仅有1905万头,同比降幅高达50%多。

这也导致国内生猪无论是存栏量还是出栏量大幅锐减。当年仅出栏5.4亿头,较上年同期下降21.6%。存栏量则为3.1亿头,较上年同期下滑27.5%。

相应地,猪肉价格也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一度飙涨至56元/公斤,同比大幅上升220%。眼见养猪行业如此暴利,行业内的玩家纷纷大举扩充产能,行业外的门外汉也踏入养猪圈子里。然而,2021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跌叠加全球大放水,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猪饲料等成本进一步挤压猪企的利润空间,随之而来的便是猪企的亏损。

以往猪周期每头亏损大概在100至300元区间,这一轮猪周期,猪企平均每头亏损超过500元,高时甚至可达1000元。

为了减少亏损,去年7月份不少猪企开始自动降产能,去化能繁母猪。虽然能繁母猪存栏量有所降低,但至今仍然维持在较高的位置。

今年1-4月份的生猪供应是由2021年上半年的能繁母猪数量决定的,2021年上半年能繁母猪数量逐月增加至6月达到年内高点4564万头,这也就说明短期生猪短期供应相对宽裕。2021年下半年其中前五个月是逐月递减的,截至2021年11月底能繁母猪4296万头,12月底4329万头。母猪存栏数量整体处于由近年同期偏高位置。今年能繁母猪1月份小幅去化,存栏4290万头,环比减少1.6%,2月份能繁母猪4268.2万头。今年前两个月能繁母猪去化程度并不大。

基于此,很多猪企可能还将经历一段时间低猪价带来的利润侵蚀。对于此前饱受亏损的诸多猪企而言,这也意味着冬天不会马上结束,而很多猪企极大可能挨不过这个严冬。这也是东北证券看空猪肉股,认为猪周期不会反转,建议获利了结的基本逻辑。

猪肉消费量下降

与此同时,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空间有限、猪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占比下行,这些养猪业并不愿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换言之,中国老百姓对猪肉的偏好正在下降。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可能呈现先略增再调减的趋势。

据朱增勇团队研究显示,按人口折算,中国每年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小幅下降,尽管2021年有所反弹,同比大幅增长24.5%,但也并未超过2014年最高水平。

2018年,非洲猪瘟在国内暴发,由此引发2019年、2020年猪肉价格暴涨,禽肉挤占部分猪肉消费,导致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的比例从之前的65%左右,一度跌至55%左右。

尽管随着2021年中国猪肉产量基本回归常值,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的比例也跟随回升至65%,但肉类消费格局的转变已经在路上。

布瑞克咨询研究员沈园冰称,整体来看,中国居民人均猪肉消费已接近饱和,后期猪肉需求难以维持过去30年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5年猪肉年均消费增速将放缓至1.5%-2.0%,主要依靠农村和新农转非人口消费带动。

朱增勇也提到,受烹饪习惯等因素影响,猪肉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肉类消费品种。不过,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已经超过40千克,猪肉消费需求将趋于稳定,预计后期会在40千克上下波动。不过,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将会下降,预计仍占55%上下。

尤为重要的是,2019年至2020年生猪产能受损,猪肉消费量由正常年份的5500万吨,锐减至4500万吨,这中间1000万吨的消费缺口由禽肉、牛羊肉补足,且禽肉、牛羊肉未来继续维持增长趋势。

朱增勇分析称,从短期来说,肉类消费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

他提到,2021年,中国前20家上市猪企生猪销量1.36亿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重已经达到20.4%,这一趋势仍在加速。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中国猪肉人均消费量增长空间有限的背景下,头部猪企的疯狂扩张产能,势必将引发存量产能的厮杀博弈。朱增勇认为,在总体猪肉需求量稳定的情况下,龙头企业的扩张会挤占中小散户的存量空间,不过也会优化养殖主体结构,由以前的中下散户为主体加速向养殖龙头企业及规模以上养殖场转变,并且养殖规模中位数会逐渐上移。

真的片甲不留吗?

虽然这一轮猪周期豪赌,众多玩家可能都将在赌桌上输得干干净净,但也总有踏着他人尸骨存活下来的猪企,比如牧原。虽然在猪价大跌的冲击下,牧原的归母净利润同样没能逃脱大幅下跌的命运,但相比于其他猪企大幅亏损的情况,牧原依然能够实现盈利,在猪周期保持坚挺。甚至在猪周期下行时,牧原没有选择收缩产能,反而逆势扩张。去年前三季度,牧原的在建工程规模高达146.93亿元,几乎与2020年全年相当。

通过比较各家猪企的销售毛利率便可发现,牧原自繁自养的商业模式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截至去年三季度,牧原的毛利率最高,达到了24.12%。对比之下,新五丰、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猪企毛利率均为负。

牧原这盘棋下得很大,其背后意图也很明显——在下行猪周期时逆势扩张,等待行业产能去化,猪肉价格重新上涨,届时再凭借扩张的产能优势,带来量价齐升,在上行猪周期中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

总体而言,相较其他猪企,牧原从这场猪周期豪赌中获胜的概率依然是最大的,对牧原而言,需要的可能是等待,等待猪肉价格拐点的到来。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