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增勇: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可能呈现先略增再调减的趋势

来源: 网络

1/猪肉消费量下降

猪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占比下行,这是养猪业并不愿看到的情况,真的发生了。换言之,中国老百姓对猪肉的偏好正在下降。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朱增勇对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猪肉消费可能呈现先略增再调减的趋势。

据朱增勇团队研究显示,按人口折算,中国每年人均猪肉表观消费量从2015年开始连续5年小幅下降,尽管2021年有所反弹,同比大幅增长24.5%,但也并未超过2014年最高水平。

2018年,非洲猪瘟在国内暴发,由此引发2019年、2020年猪肉价格暴涨,禽肉挤占部分猪肉消费,导致猪肉占家庭肉类消费的比例从之前的65%左右,一度跌至55%左右。

尤为重要的是,2019年至2020年生猪产能受损,猪肉消费量由正常年份的5500万吨,锐减至4500万吨,这中间1000万吨的消费缺口由禽肉、牛羊肉补足,且禽肉、牛羊肉未来继续维持增长趋势。

朱增勇分析称,从短期来说,肉类消费下降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从中长期来看,主要还是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

2/牧原股份:赚了市场亏了钱

虽然这一轮猪周期豪赌,众多玩家可能都将在赌桌上输得干干净净,但也有踏着他人尸骨存活下来的猪企,比如牧原。虽然在猪价大跌的冲击下,牧原的归母净利润同样没能逃脱大幅下跌的命运,但相比于其他猪企大幅亏损的情况,牧原2021年依然能够实现盈利,在猪周期保持坚挺。甚至在猪周期下行时,牧原没有选择收缩产能,反而逆势扩张。去年前三季度,牧原的在建工程规模高达146.93亿元,几乎与2020年全年相当。

牧原股份生猪出栏量创历史新高。牧原股份4月7日披露的销售数据显示,3月份公司销售生猪598.6万头,上年同期为283.3万头,2020年同期则为116.9万头。

业内人士称,尽管销量增长,但生猪养殖企业“赚了市场亏了钱”。以牧原股份为例,公司3月份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1.67元/公斤,较1-2月下降5.74%。牧原股份披露,1-2月该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

生猪养殖企业加大出栏量,主要原因在于对未来猪价预期不佳。业内分析师表示,生猪出栏量加大,首先是企业资金链紧张,提前出栏缓解资金压力;其次是从业者看空4月份行情,选择提前出栏。另外,因天气渐热,终端对大猪的需求将减弱,因此养殖场降低生猪出栏的体重标准。

通过比较各家猪企的销售毛利率便可发现,牧原自繁自养的商业模式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截至去年三季度,牧原的毛利率最高,达到了24.12%。对比之下,新五丰、温氏股份、天邦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等猪企毛利率均为负。

牧原这盘棋下得很大,其背后意图也很明显——在下行猪周期时逆势扩张,等待行业产能去化,猪肉价格重新上涨,届时再凭借扩张的产能优势,带来量价齐升,在上行猪周期中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

总体而言,相较其他猪企,牧原从这场猪周期豪赌中获胜的概率依然是最大的,对牧原而言,需要的可能是等待,等待猪肉价格拐点的到来。(文章来源:综合格隆汇、第一财经、和讯网等)

标签: 猪肉消费 牧原股份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