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猪肉收储仅成交7100吨!情绪主导下的猪价上涨,还能走多远?

来源: 新农鸣

根据商务部消息,今年展开的第一批7100吨冻猪肉收储工作已经完成。2月份,生猪价格再次出现超预期上涨,但猪价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并不是市场供需,而是预期看涨情绪。那么,在情绪主导下的猪价,还能走多远?

情绪主导:2月生猪价格超预期上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之前,新农鸣曾写过一篇探讨2023年生猪价格运行趋势的文章:2023年,后疫情时代的生猪价格是否应该悲观?在文中曾提到,预期情绪成为近两年影响猪价波动的一个新特点。在预期情绪的主导下,猪价在本该上涨的时候下跌、本该下跌的时候却上涨,并逐渐成为影响生猪价格的一个关键变量因素。

以2月份的生猪市场为例。春节过后,生猪市场运行呈现出供需双弱的局面,但生猪价格再次出现超预期上涨行情。截止2月25日,全国生猪均价15.93元/公斤,较月初13.92元/公斤相比,上涨2.01元/公斤,涨幅14.44%。

如果探究近期生猪价格在消费淡季逆势上涨的原因,并非是市场供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驱动猪价上涨的因素来看,不管是二次育肥提前入场、屠宰企业分割入库还是收储启动,无一例外都是情绪主导之下的预期行为发生了改变。

2月初,生猪价格始终在成本线附近下方低位徘徊,养殖端对低价出售较为抵触。随着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2月17日,发改委发布消息,将启动冻猪肉收储准备工作,消息一出,生猪期货、现货价格均表现出强势上涨的走势,仅在18日和19日周末期间,生猪价格的涨幅就达到了5%左右。在生猪价格上涨的带动下,二次育肥大量提前入场,特别是1.5~2个月育肥周期的养殖户入场数量较多。

以东北地区为例。根据机构统计数据,尽管2月份东北地区规模养殖场出栏量环比增加,但由于二次育肥大量入场,大约20%~35%左右的110公斤标猪被截流进行再度养殖育肥,致使生猪市场有效供应量明显缩减。

除了二次育肥外,在生猪价格连续慢涨的过程中,屠宰企业也开始了渐进式分割入库的操作。二次育肥和屠企分割入库形成了争抢猪源的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猪价的上涨。

情绪主导下的猪价上涨,还能走多远?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月中旬开始的生猪价格上涨,更多的是情绪拉涨,属于猪价在低位时的阶段性反弹,并非趋势性反转,生猪价格的长期走势还是由市场本身的供需所决定。那么,当前市场基本面究竟如何?

根据农业农村部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390万头,超出了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7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在整个2023年,生猪出栏量实际上是大于2022年的。

从能繁母猪角度来看,自2022年5月起,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由负转正。按照生猪生长周期推演,从2023年3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生猪出栏量都将呈现出环比增加趋势,也意味着2月份是近几个月生猪出栏量的相对低点。

从产能去化角度来看,虽然猪价长期在成本线之下运行,使得养殖端苦不堪言,但母猪产能去化进程却十分缓慢。根据Mysteel对样本企业监测数据显示,随着前期猪价下跌,1月份开始样本企业能繁母存栏量自2022年5月份以来,环比首次由正转负,产能再次进入去化阶段。但由于春节前后生猪价格虽然跌破成本线,但相较往年仍处于偏高水平,养殖端去化幅度缓慢,1月份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近下降了0.16个百分点。

另外,年后仔猪行情火爆,二次育肥提前大量入市等,都反映出了目前养殖端对后市行情的乐观预期,或将进一步减缓产能的去化。同时,也为未来集中出栏和猪价下跌埋下了伏笔。

根据能繁母猪存栏量推演,3月份生猪理论出栏量有增加趋势。从需求端来看,随着气温逐渐回升,需求端对大猪需求在逐渐减少,因此,未来生猪交易均重仍有下降趋势,适重出栏猪源增多。同时,随着猪价的上涨,二次育肥利润被压缩,补栏量也将会逐渐减少。

结合产能、当前基本面及消费情况,短期来看,预计2月末3月初,生猪价格在小幅下跌后,仍有震荡上行可能。但随着价格上涨,下游对高价产品的接受能力有限,3月中下旬后猪价或将开始涨后回落。从中长期来看,目前二次育肥主要对标1.5~2个月后的行情,或将影响二季度原本明显好转的行情。

总之,目前猪价的上涨,并非市场供需基本面的驱动,而是分割入库、二次育肥和冻猪肉收储带来的情绪拉涨,这种供应的减少是以透支后市供应为基础的,下半年仍然还是要进入市场。同时,当前生猪产能仍处高位,且去化进程缓慢,未来产能淘汰势在必行。因此,建议养殖户顺势出栏,防范猪价下跌风险。

标签: 猪肉收储 冻肉流拍 竞价交易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