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巨头负债超4000亿元!猪企面临资金压力,何时才能“翻身”?

来源: 中国商报

傲农生物、天邦股份、新希望等头部猪企近日先后与国有企业合作。

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当前的A股市场上,包括“猪老大”牧原股份在内的16家猪企负债率均在60%以上,国有企业入股或能为其缓解资金压力,起到“输血”的作用。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猪企来说,引入国资只能起到暂时补充现金流的作用,能否“翻身”仍要看行业未来去产能的情况。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国资频频出手

多家猪企与国有企业“牵手”。傲农生物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拟向战略投资者厦门某大型国企协议转让不超过6%股份。

傲农生物证券部工作人员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当前的投资方案仍在商议中,后续会通过公告向外界披露。当前养猪业整体处于亏损态势,资金方面确实面临一定的压力。

巧合的是,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大北农、正邦科技等猪企均与国有企业达成合作。

“对于猪企来说,国企资金来源比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国内某上市猪企董秘向记者坦言,“养猪是重资产,国有企业进入的份额虽然不多,但是对猪企来说,能借此向外界释放利好信号。同时对整个行业来说,这也有利于稳定养猪产业的发展,保证生猪市场的稳定供应。”

在资本市场,与国有企业合作为猪企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在傲农生物宣布引入国有资本的第二天,其股票涨停;从正邦科技宣布与国有企业合作的第二天起,其股票连获六个涨停板。

“当前进入养猪业的多是散户、民营企业,这也导致这个行业的稳定性较差。比如,当猪价上涨时,大家加大投资、增加产能,导致行业内产能过剩、猪价走低,散户、企业承受高额亏损。扛不住的散户、中小型企业清退产能、退出行业,造成行业整体产能不足,猪价又达到新高。国有企业布局养猪业,或能在猪价波动时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上述国内某上市猪企董秘说。

猪企面临资金压力

必须承认的是,向国有企业寻求合作或是当前猪企“自救”的方式。

据金融工具Wind数据统计,在A股市场上,包括牧原股份在内的25家猪企的短期借款已经超过1200亿元。另外,综合一季报数据,目前17家上市猪企的合计负债规模已超4000亿元。

牧原股份表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金融机构整体授信额度约为900亿元,剩余未使用额度约350亿元,其中今年新增授信额度超115亿元,主要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银行。目前公司储备银行授信中,大型银行授信占比达70%,今年公司将进一步优化银行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新希望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偏高但可控,今年年底预计将控制在65%以内。

此前温氏股份子公司引入国资时,其工作人员曾对记者表示,子公司引入资源能加强市场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子公司业务发展,提升子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来看,猪企财务压力太大了,养猪和还债均需要资金,在养的生猪又一直在亏钱。从短期来看,其很难翻身。”国内头部证券机构金融从业人士对记者坦言,“从当前企业的负债情况也能看出,行业整体压力较大。上市猪企拥有很多融资渠道,资金压力还这么大,非上市企业的运营情况就更难以想象了。资本市场目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该市场仍将保持理性。”

何时才能翻身

业内人士均认为,仅靠与国有企业合作“输血”,猪企难以“翻身”。对于猪企来说,减轻负债、扭亏为盈才是关键,但这也需要看生猪市场产能减少情况及行情走势

新希望表示,今年上半年猪价偏低,随着存量肉的不断消化,再加上下半年历来是猪肉消费旺季的原因,公司预计下半年猪价会好一些。至于明年的猪价,现在看来也要好于之前的判断。这主要是基于供应端,2月至4月,行业整体产能有所下降,产能损失对应明年生猪出栏量,所以公司对2024年的生猪市场行情判断比原来更乐观些,目前还无法做定量判断。

华创证券研报表示,未来猪价持续低位或加速产能去化,再加上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消费复苏因素,有望为未来猪价维持较乐观水平提供更强的支撑,成本优势企业将获得更好的盈利表现。

傲农生物也表示,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已经从上量阶段转向稳定经营阶段,目前已暂缓新的扩张,继续强化降本增效的措施。

“与国有企业合作的猪企在扩产、融资方面或会更稳定。”上述国内头部证券机构金融从业人士认为,“未来行业由分散向集中、规模化发展是一定的,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在猪价下跌时抗风险能力更强,也能在猪价上涨时更快盈利。这种企业会占据市场较大的份额,国资入股这个行业后,会加速这一趋势的变化。”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