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家上市猪企近五年资本开支汇总:国资入围搅局,厮杀有多惨烈?

来源: 西米衣谷

本文资本开支数据取自在A股上市的牧原股份、温氏股份、*ST正邦、天邦食品、、京基智农、东瑞股份、神农集团、巨星农牧、罗牛山、新五丰等10家以养猪为主业的公司,以及新希望、天康生物、唐人神、大北农、海大集团等5家本以饲料为主业,但正全力杀入养猪行业的公司。

15家公司两年砸2000多亿养猪


(资料图片)

我们先来看一张10家公司2018年到2022年资本开支汇总的曲线图:

2019年非瘟爆发之后,哀鸿遍野。随着生猪的短缺越来越严重,根据国家发改委披露的数据,到2019年10月第五周,生猪价格飙升到令人瞠目结舌的39.8元/公斤。

随后整个2020年,由于产能提升艰难,全年生猪价格基本都在30元/公斤上方高位运行。养猪一跃成为暴利行业。

也正是在这一年,有股市和银行源源不断输血的上市猪企不约而同看到了逆势扩张的历史性机会,纷纷把扩产的油门踩到底。全年15家上市公司资本开支达到1392.73亿元,是2018年开支的近五倍。

时间进入2021年,猪价进入了单边下跌的走势,到这一年10月跌到12.42元/公斤的低点。尽管市场急转直下,但在2020年天量资本开支的惯性作用之下,2021年10家公司的开支依然达到了950.3亿元。

到2022年,全行业排山倒海般扩张产能的巨大危机露出冰山一角,一度撒腿狂奔干到行业第三的正邦科技资金链告急,几乎猝死。多家公司把扩张的刹车踩到冒烟,硬生生把资本开支压减到503.3亿元。

此时,2020年、2021年高达2343.03亿元(当然其中还有少量养鸡、饲料业务的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形成庞大的生猪产能,并开始陆续变成产量。大量生猪涌向市场,导致2023年整个上半年,猪价都处于全行业的成本价之下。可以预计,2023年10家公司的养猪业务将几乎全部处于亏钱状态。行业小型玩家傲农生物也一度传出资金链紧绷,4月股价跳水。

15家公司资本开支排名如下:

15家公司中,牧原股份凭借傲视群雄的融资能力,五年投入1158.30亿元扩张其养猪大业,以火箭般的速度实现对老大哥温氏股份的超越。

与此同时,在疫情中遭遇重挫的温氏股份也不甘落后,多年以轻资产模式自诩的老大哥五年砸下743.78亿元扩产升级,和牧原决战紫禁之巅,誓要夺回盟主宝座的勃勃雄心昭然若揭。

财大气粗的新希望原本是饲料阶的盟主,为了和牧原、温氏争雄,五年间不眨眼地撒下716.02亿元,着实令人窒息。

同样是饲料界顶级玩家的海大集团,没有像新希望那样高举高打,而是稳步加码杀入养猪红海,过去五年资本开支逐年攀升,共砸下172.41亿元。2022年,该公司全年出栏生猪约320万头,同比增长约60%。

未列入15家公司里,原本一心养黄羽肉鸡的立华股份,也奋不顾身杀入养猪行业,并着眼于2025年形成年出栏商品猪300万头左右的产能规模。

重量级玩家正大股份拟“增兵”150亿杀入战团

2023年3月2日,正大集团旗下以饲料和生猪养殖为主业的正大股份出招,拟冲刺上交所主板IPO上市,本次拟募资150亿元,主要用于建设生猪产业链项目和生猪养殖项目,另外42.3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019年至2021年,正大股份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418.78万头、432.50万头和614.55万头。已经属于头部玩家。

国资入围搅局

2023年5月底,已经传出资金链告急股价重挫的傲农生物发布公告与厦门某大型国企合作。

2023年5月15日晚,已经奄奄一息的正邦科技宣布与江西省供销冷链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10亿元项目合作意向。

更早的2022年12月底,步子太大扯着蛋的新希望宣布将六和生物持有的川渝地区11个在建猪场项目公司出售给国资控股的兴新鑫农牧。

原本在刀刀见血的厮杀中,市场正以其自身的规律出清产能,矫正航向。具有超市场雄厚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的国资按耐不住杀入,必将使得市场调节失效,大幅度延长重伤公司在ICU里抢救的时间,也必将令经营最卓越的行业巨头们也失血过多、伤痕累累。

结语:恰恰就在6月26日晚间,新牧网总编辑彭进发文呼吁发起一份“减产公约”。文中称:有行业人士提议大家一起去产能,建议发起“减产公约”,不能不说是反映了行业迫切的呼声。不过彭进也认为:在现实中,没有一个市场机构能够号召大家一起去产能。“减产公约”这种行为,跟其他所谓的公约一样,倘若没有强制约束力,很容易成为行为艺术。

在西米衣谷看来,正所谓商场如战场。在昏天黑地激烈厮杀的战场上,讲究的是谁能坚持最后5分钟谁将摘取胜利的王冠。而战场撤退,那么多的金钱已经投入、那么多的债主目不转睛地盯着,你退别人不退,紧随其后的就是丢盔弃甲、尸横遍野的溃败。

养猪业在经过过去五年“史诗级的扩军”之后,必定是“史诗级的鏖战”。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