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淘汰原因揭秘,你知道几个?-环球热头条

来源: 养猪阁

母猪不能满足繁殖需要时就会被淘汰,分析淘汰原因有助于我们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多项研究揭示了母猪淘汰的普遍规律:其中繁殖障碍是主要原因,其次是年龄老化、繁殖性能低下、运动障碍、死亡和泌乳问题等因素。淘汰措施因时间、地域、群体和胎次不同而出现差异。

有的作者还用“主动淘汰(计划淘汰)”和“被动淘汰(计划外淘汰)”这些术语。要划分两者的界限是非常困难的,主动淘汰的原因通常指年龄老化、繁殖性能低下、产弱仔以及泌乳障碍,畜主根据上述原因主动确定淘汰时间;被动淘汰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运动障碍和繁殖障碍,畜主对这些原因导致的淘汰难以预料。主动淘汰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怀天数,并有助于做好新后备群的引进计划。


(资料图片)

第一,繁殖障碍造成的淘汰

繁殖障碍包括多种情况:后备母猪不发情、断奶母猪不发情、定期或不定期反复发情、不孕、绝产和流产等。繁殖障碍是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占淘汰总量的13%~49%。我们要加强母猪的繁殖管理,并时刻关注每头母猪的繁殖状况。

青年母猪要比老龄母猪更容易因繁殖障碍而被选育淘汰,这些青年母猪平均每窝产仔2~4头。发情鉴定不准、过早配种、不适当的公猪刺激、发育不良的或过度利用的公猪配种、营养不良、传染病或中毒病、管理不当和环境太差都能导致青年母猪的繁殖障碍,使淘汰率偏高。猪群中的老龄母猪经历了选择过程(自然选择过程),不易发生繁殖障碍。未孕母猪在预计怀孕以后很长时间才被发现。应淘汰平均每75~79d就反复发情的母猪,如果断奶后121~132天仍不能产仔,也应被淘汰。减少空怀天数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降低饲料、劳力和未充分利用生产资料所产生的费用。要缩短这一时期,饲养管理中应注意区别最终是未能怀孕还是因妊娠检测不准而引起的空怀,猪场应针对这两种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因不发情而被淘汰的多于老龄母猪。各猪场淘汰率的不同与母猪自引进或断奶后到配种时的间隔期长短不同有关。有些猪场的间隔期太短,特别是青年母猪自断奶到配种的间隔期较长,造成不必要的淘汰,应进一步研究确定较合理的间隔期。流产不是淘汰的主要原因,小于淘汰总量的3%,但感染PRRS的猪群除外。

当因繁殖障碍被淘汰的比例较高时,应剖检观察猪群生殖道的生理状态,以便核实畜主的淘汰原因。Josse等检查了338头母猪的生殖道,并将检查结果与畜主提供的母猪淘汰原因进行比较,发现36%的母猪没有繁殖障碍。Eiharsson等检查了54头因不发情而被淘汰的后备母猪,发现其中23头黄体已经发育,有2头已怀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发情或妊娠检测不准、安静发情,也可能在决定淘汰到屠宰期间其生理状态发生了变化。

第二,年龄老化(衰老)造成的淘汰

老龄化是母猪被淘汰的第二个主要原因,占淘汰总量的3%~33%,淘汰母猪的平均胎次为7~9胎。随着其他原因淘汰数量的下降,年龄老化引起的淘汰比例会相应提高。“年龄老化”和“生产性能低”有着密切关系,因为老龄母猪的显著特点就是繁殖性能下降。年龄老化是相对的,有的畜主淘汰了5~6胎次的母猪。根据Dijkhuizen等推荐的模式,最经济的平均淘汰胎次是10胎。因为更新猪群、青年母猪产仔窝数少、产仔率低以及较长的空怀期浪费很多资金,所以8胎次之前就淘汰母猪是很不经济的。Dijkhuizen等推荐的模式把年更新率、产仔和被淘汰母猪的平均胎次、平均屠宰费用和后备母猪更新费用都计算在内了。

第三,生产性能下降造成的淘汰

分娩或断奶时仔猪数量少、断奶前死亡率高、仔猪初生体重或断奶体重低都属于繁殖性能下降。因繁殖性能下降所致淘汰数量占淘汰总量的4%~21%,在常见的淘汰原因中占第二位或第三位。Pomeroy(1960)认为,繁殖性能下降是母猪被淘汰的主要原因,约占淘汰总量的33%。但当时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条件差,猪群规模小,通常不超过10头,而且是在户外产仔。对因生产性能下降而淘汰率较高的猪群进行胎次分析是很必要的。如果太多的青年母猪因生产性能下降而被淘汰.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因为在第3胎以后每窝仔猪的数量会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多。对于这样的猪群,靠淘汰来增强其繁殖力是无效的,因为淘汰后猪群中青年母猪较多,被淘汰的母猪被无经验的后备母猪取代,猪群的生产能力随之下降。Dijkhuizen等(1986)指出,从经济上考虑,即使第1胎的仔猪数低于平均数的50%,初产母猪也不应被淘汰。母猪产仔率低的重复性相当低,仅根据上一胎的产仔数推断下一胎的数量是不科学的。母猪不能因为产仔率低而在三胎之前就被过早淘汰。

第四,运动障碍

运动障碍包括骨软骨病、骨关节病骨软化症、关节炎、弱腿症、后躯麻痹、腐蹄症、蹄和腿部受伤和骨折等。Dewey等检查了51头因跛行被淘汰的母猪,发现骨软骨病、传染性关节炎和蹄部损伤是造成跛行的主要原因。运动障碍所致淘汰数量占淘汰总量的9%~20%,有的可高达45%。Knauer等(2007)调查了大批母猪,发现超过80%患有至少一处腿部疾病。母猪由于运动障碍而被淘汰意味着高额的经济损失。Pater-son等对由于运动障碍而被淘汰的母猪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5%的母猪因为动物福利而被施以安乐死,这些动物因未能出售而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五,泌乳问题

泌乳问题包括乳房炎、不泌乳、泌乳量少及哺乳能力低下等。这些问题与生产性能下降有关,如泌乳量不足会影响仔猪断奶体重和断奶前仔猪的死亡率。由这类原因淘汰的母猪数量占淘汰总量的1%~15%。在有些文献中,哺乳问题还包括了围产期问题。在Minnesota州(美国)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因泌乳原因淘汰的母猪平均胎次为4.6胎。据Svendsen等报道,母猪产第2胎时,因乳房炎而被淘汰的可能性大。Halgaard报道当母猪产第3或第4胎后,患乳房炎的危险性相应增加。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