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断尾,猪群咬尾还有什么解决办法?德国这种方法不妨试试_讯息

来源: 养猪在线

猪群咬尾行为是一个长期存在于猪场的问题,发生率最高可达35%。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引起伤口感染,重者引起后躯麻痹、瘫痪,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资料图片)

大部分猪场选择剪短尾巴来降低咬尾风险。但现在剪尾被认为是损害动物福利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猪群咬尾的原因,用其他的方法去预防、治疗猪群的这种咬尾行为。

现实生产中,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较复杂,包括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疾病因素等。

环境因素

主要有光照强度、通风状况、温度和湿度等,特别是猪舍内蓄积大量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刺激;

德国研究者观察到,饲料或饮水供应的任何中断都可能会引发咬尾。

有一次咬尾暴发于通风系统的故障,这起故障造成舍温升高了11°C,还造成了舍内氨气浓度的升高。

营养因素

主要与饲料营养不均衡有关,特别是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偏低或必需氨基酸缺乏、矿物质缺乏;

管理因素

主要是当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组群方式不合理、料槽和饮水器数量不足、猪并栏、免疫、运输等方法不适宜均可导致咬尾症发生;

疾病因素

主要与体内、体外寄生虫感染有关,如体表有虱子、疥癣,体内有蛔虫。

爱尔兰屠宰场数据的分析显示,在咬尾和呼吸道疾病之间存在相关。咬尾损伤发生率高的猪群肺部不合格的比例也会较高,说明咬尾可能与猪群整体健康水平较差有关系。

因猪咬尾症涉及的原因较多,所以在临床上很难确定具体的病因,这给猪咬尾症的治疗带来难度,找出直接原因或主要原因是治疗的关键。如果所有其他因素都得到合理控制,咬尾问题可能就不再困扰猪场。

然而,如果某一个条件比其他条件更糟糕时,猪便可能进入应激状态。健康状况最差的猪将最先把它们的应激行为转化为咬尾行为。不管什么因素引起的应激行为,这时如果能准备好供其啃咬的玩物,如一些秸秆或木材,将对咬尾行为有所缓解;或在饲料中添加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提高猪群抵抗力与抗应激能力。

德国养猪生产者报导,要想吸引猪的注意让它们不去咬尾,频繁更换或更新丰容材料比提供丰容材料的量更重要。

咬尾一旦开始就很难治疗,咬尾问题可能会“传染”。

唯一可行的措施是把咬尾者和/或受害者从栏位转走。

如果问题不断升级,建议向猪舍内喷撒接生粉消除彼此之间的异味,还能除氨除臭,干燥舍面,种植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整体改善了舍内环境,减少环境因素对猪群咬尾问题的影响。

标签:

精彩放送

热文